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A级毛片高清免费色网在线播放,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线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公司新聞

中國出口過剩產能?這么理解“一帶一路”太狹隘

2017-5-14 8:04:57      點擊:

以制造業合作為綱引領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合作,將有利于一帶一路建設在商業導向和長期財務持續的基礎上達成與各參與國家的共贏,而且制造業合作也完全可以超越以基礎設施驅動的產能輸出和低水平資源互補的合作模式。

而隨著一帶一路制造業合作的深入,文章認為,目前的中國工廠將有望最終發展成為一個以中國企業為龍頭的一帶一路產業鏈。但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吸引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支持。

中國工廠一帶一路產業鏈

巨大的潛在收益

三年半以前啟動的一帶一路倡議代表了中國政府在全球新形勢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一帶一路倡議以區域基礎設施發展為核心,通過強化與其他亞洲、非洲和歐洲國家的陸路與海上連接,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貿易、投資、政策和人員流通方面的廣泛交流,實現區域的一體化。由于其重要的地理覆蓋、廣泛的合作領域以及潛在的巨大投資支出,一帶一路倡議將在中長期對中國經濟和全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與目前其他的一些區域合作倡議如APECTPP等相比,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最重要特征是其對基礎設施投資的關注。這反映了一帶一路區域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相對落后的事實。很多低收入國家儲蓄率低,公共部門資源和管理能力有限,導致基礎設施難以發展,并往往成為其經濟發展的瓶頸。通過區域基礎設施投資,一帶一路有望促進資源、資金、人員和知識在各沿線國家的相互流通,其正外部性將提高整體生產率和社會福利。而且,由于大部分基礎設施如港口、通訊等都具有開放和非歧視性的特點,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封閉的區域性同盟。不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會因為基礎設施改善而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一帶一路國家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系也會因此而加深。

作者運用一個全球模型測算表明,假設2015-2030年間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帶來總額為1.4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在考慮到基礎設施發展減低貿易成本和改善能源運輸效率等正外部性因素下,全球實際收入在2015-30年可年均增加8,450億美元,其中93%(7830億美元)65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獲得。這一全球福利收益是用同樣模型估計出的TPP帶來的全球福利收益的約3.5倍。換算成占當年GDP的比例,一帶一路的年均總福利收益約占全球GDP0.8%,而一帶一路成員國的收益約占其GDP2%

作為非參與國的美國、日本和歐盟也能獲得占其GDP0.1-0.2%的年均福利收益。這意味著一帶一路計劃不僅推動區域一體化,也能有利于全球經濟。測算表明,一帶一路計劃將使全球貿易擴大5%,參與國家的進出口將增長11%。雖然這一模擬測算僅是基于許多假設而對未來情景的初步估算,它確實揭示了一帶一路倡議可能帶來的重要收益。

以制造業合作引領產業共贏

作為一個多元化的倡議,一帶一路覆蓋了非常廣泛的合作領域。其中,在經濟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合作和金融合作可能是最為核心的內容。一帶一路國家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大量需求與中國在基建方面的優勢形成了互補。基礎設施投資離不開金融支持。由于基礎設施項目存在資金需求大、回報周期長以及跨境項目涉及政治風險和外交敏感性等特點,來自公共或準公共部門的投資主體,如絲路基金、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與中國其他的政策性銀行以及部分國際金融機構,可能會在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融資方面起到重要支持作用,特別是在初期。整體而言這些機構會比私營部門有更長的投資期和更高的風險承受能力。然而,在中長期,吸引私營部門的投資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持續的私人資本流入才可能滿足規模巨大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要,并且私人資本介入也是項目商業可行性和長期財務持續性的重要保障。公共投資機構的資金的作用應在于對私營投資的催化作用。

制造業的合作有望成為一帶一路經濟領域合作最有活力和最具持續性的組成部分。我們認為,以制造業合作為綱引領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合作,將有利于一帶一路建設在商業導向和長期財務持續的基礎上達成與各參與國家的共贏。

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將帶來對建筑、建材和機械交通等各類設備的巨大需求,而這些領域很多是中國的專長,具有強烈的比較優勢。中國企業的大量參與將有助于釋放中國工業生產的大量產能,并幫助中國經濟向新的增長模式平穩過渡。然而,這也導致了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所謂出口過剩產能的擔心,特別是那些低收入而資源稟賦豐富的國家。他們擔心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將加劇其貧困化增長荷蘭病的風險--—即經濟過分依賴于資源部門而工業化進程因此受挫。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制造業合作應該也完全可以超越這種以基礎設施驅動的產能輸出和低水平資源互補的合作模式。在國內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不斷提高的背景下,部分中國企業存在將部分生產環節轉移到其他國家的動力。一帶一路為中國的制造業企業重塑產業鏈提供了重要平臺。通過向一帶一路國家投資,一些領先的中國制造業企業可以在更廣的范圍配置資源。這一方面有利于中國企業獲取有效和穩定的資源及市場,另一方面也幫助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融合進現代的全球制造業產業鏈。隨著一帶一路區域產業鏈的形成,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貿易關系可以從傳統的基于比較優勢的產業間貿易升級為更加動態的、基于直接投資的現代產業內貿易。

通過境外經貿產業合作區建設的方式進行國際制造業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內容之一。這一方式可能是受到了新加坡于1980年代在中國創建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經驗的啟發。中國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的17個國家建立了46個境外產業園區,企業累計投入超過140億美元,如印度的浦那中國三一重工產業園、孟加拉的達卡服裝和家電產業園區以及巴基斯坦的瓜達爾能源化工園區。合作區不僅僅是為制造業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也會助力創建貿易與商業網絡。制造業合作既需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也需要政策調整、貿易促進、雙邊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等。因此,一帶一路計劃也應包括一些制度性的安排,例如落實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為境外園區提供法律保障,并推進自由貿易區的談判。

以制造業合作來引領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基礎設施合作,也有助于減少可能存在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效益不合理的問題。例如,目前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之間目前已經開通了39中歐班列,連通31個中國城市、5個邊境口岸和28個外國國家,成績斐然。但是絕大部分班列靠政府高額補貼運營,一個集裝箱經渝新歐抵達德國的成本是鐵海聯運成本的1.8倍以上。如果上述交通基礎設施背后有更多的制造業合作的基礎,其財務合理性也將會得到大幅提高。

近年來,借助一帶一路建設的契機,國內企業已經逐步擴大在海外的布局。無論是周邊的東南亞國家還是遠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都有中國優秀制造業企業投資建立的研發中心、制造基地和工業園區等。隨著一帶一路制造業合作的深入,目前的中國工廠將有望最終發展成為一個以中國企業為龍頭的一帶一路產業鏈。要達到這一愿景,一個****的挑戰可能是如何吸引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支持。雖然印度民間和企業界對一帶一路倡議抱有極大興趣和好感,印度官方的態度卻并不明朗。印度即將成為人口第一大國和亞洲未來經濟發展的引擎,其龐大市場、巨大基礎設施需求和制造業發展潛力以及重要地理位置都使其在一帶一路制造業合作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我們前文的模型測算也表明如果印度參與到一帶一路計劃,可能成為除中國的之外的第二大受益者。因此,如何以政治和外交智慧及實際行動減少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可能擔憂,促進其更積極地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合作之中,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具有重要意義。